游客
题文

探究与实践。
2014年,在我们的家乡河北,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和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一:2014年,一群人感动了河北,向世界书写着这片热土的时代宣言。

   河北爱心救援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1800余名志愿者,240多个日日夜夜,4000余次义务救援……不论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他们是游走在城市中的“暖心人”。
    2002年大学一毕业,贾振海就到西藏日喀则地区支教,到现在快13年了。截至2013年,一共有97名保定学院学子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

 
(1)感动河北人物的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2014年,河北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全年淘汰了1500万吨炼铁、1500万吨炼钢、3918万吨水泥、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超额完成淘汰任务。而受此影响,2014年,河北省经济增速为6. 5%,与2013年比,增速低了1.7个百分点。然而在经济增长降速的同时,2014年,全省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双双提质提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全省经济增速。
(2)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二者有何关系?
材料三:2015年1月8日,河北地方两会召开。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下调2015年经济增速至7qo,继续压减过剩产能。
(3)河北下调2015年经济增速至7%,继续压减过剩产能。试分析这样做的理南。
(4)上述材料和问题,反映出河北发展中的总布局是怎样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格桑德吉荣获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称号。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
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坐落于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不停课,别的村缺老师时她不顾6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4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1)请结合材料,谈谈“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何以“最美”。
(2)“美”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增进与老师的美好情感?

请认真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同学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2)漫画中同学的做法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下面是一组对老师形象的比喻:

A.园丁
B.人梯
C.蜡烛
D.油灯

E.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请问:
(1)以上的这些比喻,你赞成的是哪些?为什么?
(2)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写出一个与老师有关的成语、典故或赞美老师的诗句。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晶晶和孙杰进人初中以后,两人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孙杰递给晶晶一封信。晶晶回去打开一看,信中表达了对晶晶的爱恋之情,晶晶为之心动。从此,两个沉迷于“爱河”中不能自拔。几乎形影不离,班上活动也不爱参加,学习也静不下心来。特别是发生误会时,彼此更加心绪不宁。为此,晶晶十分苦恼。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异性同学间正常交往有何作用?
(2)你认为他们俩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3)他们继续交往下去有怎样的危害?
(4)晶晶该怎样办?请你为她提供异性同学交往的建议。

材料一:据调查,有的人非常渴望友谊,但他们却不肯向对方敞开心扉,结果找不到朋友。一位中学生曾经写信诉说没有朋友的烦恼。她说:“上了中学以后,也许大家都长大了的缘故吧,我变得深沉、冷漠,课下我不愿和同学交谈、开玩笑,课堂上不愿发言……”一些中学生还经常抱着“你不和我交朋友,我还不稀罕和你交朋友呢”的心理来为人处事。
材料二:某研究机构曾做了一个“沟通障碍(不善交际与言谈)与求职”的调查问卷。其中“根据你自己的求职经历,你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和口才能力有没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很有关系”的占70.7%,回答“有一点关系”的占27.1%,而认为“关系不大”和“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仅占2.2%,另外,93%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交际或口才方面的培训和锻炼,认为没有必要的人仅有6.8%。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l)材料一中“你不和我交朋友,我还不稀罕和你交朋友呢”是怎样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错在哪里?如何才能解除没有朋友的烦恼?
(2)作为中学生,材料二对你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