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是不是占“理”可以这样理解( )
| A.是不是符合联合国作出的决议 |
| B.是不是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 |
| C.是不是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
| D.是不是宣扬世界和平的主张 |
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山东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创意策划的“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它 以突出的地域特征、浓郁的文化底蕴、庞大的产业规模,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 推动全省旅游业跨越发展,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上述事实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 B.文化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 C.创新齐鲁文化的实质是突出区域特征 | D.倡导大众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
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之所以 建设农村书屋,是因为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B.文化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
| C.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 D.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 D.文化是指语言和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