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1950年(%) |
1954年(%) |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 A.遵义会议 | B.新中国成立 |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
|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
|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 )
| A.《南京条约》签订 | B.《马关条约》签订 |
| C.《辛丑条约》签订 | D.“七七事变”爆发 |
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