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
B.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接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
小明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正确说法
A.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 B.公车上书 |
C.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出版 |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创办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他是
A.荣宗敬 | B.荣德生 | C.张謇 | D.周学熙 |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火车出行 | B.参观“轮船招商局” | C.发电报给亲友 | D.在网吧聊天 |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A.军事技术 | B.科技教育 | C.机器生产 | D.议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