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商君书·第三》载:“主好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此贫国弱兵之教也”。此话论述的根本目的是

A.重农抑商 B.力行耕战
C.思想统一 D.控制文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新社会制度的确立产生决定影响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军功授爵
C.废分封,行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梭伦晚年游历归来,回顾自己改革的所作所为,语重心长的对雅典人讲到:“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首先在混沌不清的人群中区分出哪些是朋友,哪些是敌人;哪些是征服者,哪些是被征服者”。那么梭伦口中这两类人分别指的是

A.贵族、平民 B.平原派、山地派
C.公民、奴隶 D.雅典人、异邦人

希罗多德一家住在哈利卡纳苏,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法律,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产和奴隶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