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体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
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 B.保障人民基本权莉 |
|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 A.受多方面监督 | B.权力受内阁制 |
| C.社会地位较低 | D.不掌握国家实权 |
英国主題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民众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
|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 D.英王大权在握地位重要 |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契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下图中的“?”应填()
| A.贵族、平民 | B.公民、自由民 |
| C.平民、贵族 | D.罗马人、自由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