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
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
C.违背美国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为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