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四川省30个县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691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亿。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 C.遥感技术 | D.“数字地球” |
上题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 B.卫星系统 |
| C.地面装置 | D.信号发射设备 |
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
| B.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净化,就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
|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
| D.地理环境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
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
| 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 |
| 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
| 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6题。
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 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 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
| 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
|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
|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
|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
|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