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热及中国研究热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2014年9月27日全球迎来首个“孔子学院日”,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歌舞表演、汉语演示、书法展、服装秀、文化专题讲座……全世界的中国文化“粉丝”们享用了丰盛的“中国文化大餐”。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1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B.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
C.中国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
D.应继承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
下列对时事解读正确的是( )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这一文件出台的目的是( )
A. |
持续造就“千万工程”经验和实践范例 |
B. |
确保以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着力点 |
C.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
D. |
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
如图中的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旨是( )
A. |
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
B. |
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
C. |
推动课后服务规范化发展 |
D. |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在谈到如何兴绿时,他首次提出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这表明我国通过兴绿( )
A. |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 |
B. |
深入开展森林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
C. |
加快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
D. |
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这能够( )
A. |
充分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规范作用 |
B. |
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C. |
建成完备法治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
D. |
以法治的方式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