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洱海边察看生态保护湿地时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面最能体现该论断所蕴涵哲理的选项是
|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B.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
| C.源清流清,源浊流浊 | D.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
下列说法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
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
③哲学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