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土豆需求量会激增,比喻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
①经济越萧条低端商品利润越高                     
②供求关系决定着土豆的价格
③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求实心理主导这一消费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入冬以来,羽绒服的价格一跃迈进了千元以上的行列。一些消费者开始另辟蹊径,把旧羽绒服拿到加工店翻新。花一两百元钱“改头换面”,就能穿上一件全新的羽绒服。这种“以旧换新”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鸿雁传书,到现在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子,传播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A.运动和变化 B.前进和上升 C.更替和兴亡 D.增加和扩大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有人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经济像一个巨人,“三农”却成了巨人的“短腿”,这让巨人再怎么有力量也跑不起来。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对整体功能的发挥有决定作用
C.整体和部分是有区别的
D.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2010年8月3日网易新闻网报道: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近日公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客观地说,这十大流行语,都是上半年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大事的一些精华和“浓缩”,或是世俗生活的一些主流现象。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