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经济“新常态”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
①折射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决定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说明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国家应将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
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据此回答9~10题。
9.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D.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10.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A.描述宏伟蓝图来实现的 |
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的 |
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 |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