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A.只是遭到政治对手的抵制
B.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
D.损害了资本家的长远利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①联合国的权威正受到挑战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③世界形势趋于紧张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具体表现为“不结盟”。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20世纪60年代末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结盟的环境丧失
B.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改善了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C.邓小平同志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的科学判断成为国家层面的普遍共识
D.结盟与不结盟都只是表现形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仍然没变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根据相关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能为这句话提供有力支撑的是()

A.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和平得到有效维护
B.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C.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存在遏止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D.这两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使世界各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历史上常见某次战争的结果酝酿着另一次战争的起因。下列几组战争中,有这种因果关系的是()
①普法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第三次中东战争与第四次中东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B.在战争中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空袭伊拉克
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