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包括
①上海棉纺织业兴盛
②白银大量使用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商业竞争激烈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宋朝某人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 B.提倡重农抑商 |
| C.重视农业的作用 | D.提倡农商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