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
C.法律至上的原则 |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
《论语》载:“季路间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 | B.知识即美德 |
C.因信称义 |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注:成为主导的统治思想)。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主张基本相同 | B.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C.儒家学说推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儒家学说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了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 B.董仲舒、主父偃 |
C.朱熹、王守仁 | D.李贽、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