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
| 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 |
| 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
| 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 B.陆九渊 |
| C.李贽 | D.顾炎武 |
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 B.程朱理学的影响 |
| C.专制集权的强化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 A.心即理也 |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
|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 D.理是万物本原 |
郑板桥在《兰石图》中题诗“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诗意体现了下列哪种观点
| A.孔子的“仁” |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
| C.朱熹的“理学” | D.王阳明的“心学” |
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黄宗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