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A.丰岛海域 | B.威海卫海域 |
C.旅顺海域 | D.大东沟海域 |
下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纪念馆,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舰队)最终的归宿。与该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毛泽东曾说过:“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