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右图回答下题。

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 
| C.防病虫害 | D.防洪、防涝 |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 
|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 
|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 
|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 
读沿107°48′E线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某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汉水以北山脉北侧的A市最低气温为-20.6℃,山脉南侧的B市最低气温为-7.6℃。两地气温差异形成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低的差异 | 
| B.冬季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 | 
| C.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 | 
| D.阳坡和阴坡的差异 | 
汉水以北山脉是()
| A.年降水量400mm的分界线 | 
| B.温带草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 
| C.年平均气温0℃的分界线 | 
| 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该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关于乙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湖为淡水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 | 
| B.乙河是在向斜谷地上发育的河流 | 
| C.乙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 
| D.P湖是乙河的重要补给水源 | 
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 
|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 | 
| D.冬季盛行西南风 | 
读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6—38题。
图中的大陆为
| A.欧洲大陆 | B.非洲大陆 | C.北美大陆 | D.澳大利亚大陆 | 
图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 C.热带草原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 
下列城市中,与①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A.巴黎 | B.罗马 | C.莫斯科 | D.堪培拉 | 
该图为“某国玉米生产分布”图。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国玉米生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位于高原地区 | 
| B.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 
| C.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 | 
| D.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 | 
在该国玉米种植期,下列现象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地正值少雨季节 | 
|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 
| C.美国中央大平原正值冬小麦收获季节 | 
| D.中国油轮从中东返航经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该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南岭地区 | 
   >60% | 
   天山地区 | 
   20—60% | 
  
| 华北地区 | 
   <30% | 
   江淮地区 | 
   30—40% | 
  
| 浙江丘陵 | 
   >60% | 
   成都平原 | 
   <40% | 
  
| 云贵高原 | 
   <40% | 
   西北地区(除天山地区) | 
   <5%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
| A.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较小,是因为该地蒸发量小 | 
|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 
| C.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一般大于平原地区 | 
| D.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 
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对其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 A.森林植被破坏,不稳定径流增大 | 
|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 
| C.径流系数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 
|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不会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