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圆圆的肥皂泡》,完成小题。(共15分)
圆圆的肥皂泡
刘慈欣①
很多人生来就会莫名其妙地迷上一样东西,仿佛他的出生就是要和这东西约会似的。正是这样,圆圆迷上了肥皂泡。
圆圆出生后一直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连哭啼都像是在应付差事,似乎这个世界让她很失望,直到她第一次看到肥皂泡。当时她才五个月大,立刻在妈妈怀中手舞足蹈起来,小眼睛中爆发出足以使太阳星辰都黯然失色的光芒。
这是一个西北的正午,已经数月无雨,窗外,烈日下的丝路市弥漫着沙尘,在这异常干燥的世界中,那飘浮在空中的绚丽的水的精灵确实是绝美的东西。看到小女儿的笑脸,为她吹出肥皂泡的爸爸很高兴。
圆圆高考结束后的一天上午,家里有一群人来访,省电视台的主持人、摄像师,还有两个吉尼斯中国分部的人,昨天刚从上海飞来,其中一位沙哑着嗓子对圆圆的父亲说:“市长先生,您的……咳咳……这地方空气真干燥……您的女儿要创造吉尼斯纪录了!”
在开阔的楼顶上,圆圆吹出了一个巨大的肥皂泡。那个大泡在空中颤颤地变着形状,像是在跳舞。这个大泡的直径达4.6米,打破了3.9米的吉尼斯纪录。“液体的配方很重要,但窍门还在这个大环上。”圆圆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说,“它是由钻了一排洞的铅管弯成的,管里面充满了发泡液体,在大泡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液体不断从管上的小孔中泄出,使尽可能多的液体参与成泡,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大的泡泡了。”“那么,你还有可能制造出更大的泡泡来吗?”“当然会的!这就要研究肥皂泡形成的几个要素,它包括液体黏度、延展性、蒸发率和表面张力,但对于形成超大的泡泡来说,最需要改进的是后两项……”“现在你已经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了,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吹——更——大——的——泡——泡!”市长父亲听到圆圆的回答,摇头苦笑了一下。
几个直径四五米的大肥皂泡顺风飘行在丝路市上空,在这沙尘弥漫的干旱世界中,她们显得那么不真实,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幻影。
九年后的一天,正在为缺水而一筹莫展的市长,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爸爸,生日快乐!礼物现在就送给您!您打开窗向天上看!”空中传来引擎的轰鸣声,市长看到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缓缓盘旋。
飞机机腹下面吊着一个大环,那环的直径比飞机还长,它们组成了一个在空中飞行的戒指。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在那个大环后面,吹出了一个大肥皂泡!肥皂泡在急剧膨胀,很快,飞机与它相比只是透明西瓜上的一粒小芝麻。下面的城市广场上所有人都在驻足仰望。
肥皂泡的膨胀仍在继续着,巨泡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最后,它脱离了飞机下的大环,从空中降下来。当它接触地面后没有破碎,而是成一个直径近十公里的半球形立在大地上。这座城市,连同边缘的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化工厂,全被巨泡扣在其中!
“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圆圆对着摄像机说,“本来大泡会顺风飘走,谁想到今天风力竟这么弱,这儿一贯是风很大的!所以它才掉了下来,把城市扣住了!” 博士毕业后,仅三四年时间,圆圆就凭借她开发的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使她的创客公司发展到几亿元资产的规模。现在,在城市边缘巨泡泡壁的位置,她正在接受采访。一会儿,市长同刚刚成立的紧急小组一起,驱车赶到了这里。
“肥皂泡膜的性质,是汽车等固体可以穿过,但不透气。”圆圆说。“所以现在空气质量正急剧恶化。”市长瞪了一眼女儿说。众人抬头看去,发现城市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半球状白色顶盖。城市和工厂产生的烟雾被大膜限制在泡内,这时,如果从远处看城市,只能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乳白色半球了。
“需要关闭发电厂和化工厂,减缓空气污染的速度。”紧急小组组长说,“现在城市等于是处在一个密闭极好的温室内,阳光的热量在很快聚集,现在正值盛夏,据测算,泡内气温最终将达到摄氏60度!”一名驻军指挥官说:“一小时前,我们调直升机在泡顶反复穿过,试图用螺旋桨撕裂它,没有用;后来又用炸药在泡壁与地面的交接处进行爆破,还是不行!”
市长问圆圆:“大泡要多长时间才能自然破裂?”“大泡的破裂主要是由于泡壁液体的蒸发,这种物质的蒸发速度是极慢的,即使日照良好,大泡也得五六天才能破。”圆圆回答。“那只有全城紧急疏散了。”紧急小组组长叹了口气说。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这一步。这都是你干的好事!”市长厉声喝道。圆圆低着头说:“我刚想出一个使大泡破裂的方法。在泡壁与地面交接线的内侧,挖一条一百至二百米长的壕沟,沟中灌满燃油并点燃,火焰会大大加速泡壁的蒸发,可以在三个小时左右使大泡破裂。”
市长命令抢险队照圆圆的方案做了。三小时后,大泡破裂了,城市里的人们听到天地间发出一声轻微的破碎声,清脆悠扬深远,仿佛宇宙的琴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圆圆,我问你,既然泡壁是不透气的,那大泡也能保持住内部的湿润空气了?”“当然。其实,之前我就想过,用大泡作为超大型温室,可以在冬季为作物提供适合生长的湿度和温度。不过这还要使大泡更持久些。”“能让大泡随风飘很远吗?比如说几千公里?”“这没问题,阳光的热量在泡内聚集,使其内部空气膨胀,会产生类似于热气球的浮力。今天这个大泡生成的位置太低,风也太小了。”“能让大泡在确定的时间破裂吗?”“这也不难,只需要调节飞液的成分,改变它的蒸发速度就行了。”“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你能够吹出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大泡吗?”圆圆吃惊地瞪大双眼:“上亿个?天啊,干什么?”“想象这样一幅图景: 。圆圆,你送给我一件伟大的生日礼物,说不定,这一天也是大西北的生日!”
震惊和激动使圆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看着父亲。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色彩奇异的彩虹。
向中国西部空中调水的宏大工程进行了十年。
这十年,在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之间,建成了许多巨大的天网,这些天网由表面布满小孔的细管构成,每个网眼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直径,相当于那个十多年前曾吹出超级肥皂泡的大圆环。每张天网有几千个网眼。天网分陆基和空中两种,陆基天网沿海岸线布设,空中天网则由巨型系留气球悬挂在几千米的高空。天网在海岸线和海洋上空连绵两千多里,被称作“泡泡长城”。
空中调水系统首次启动的那天, ,形成了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
在空中调水系统启动的两天后,圆圆飞回了丝路市。一轮圆月静静地悬在夜空中,从海上启程的气泡还没有到达。月光下挤满了人,圆圆同他们一起热切地等待着。突然听到有人喊:“天啊,怎么这么多的月亮!”
夜空中真的出现了一条月亮河!它们都是弯月,有上弦的也有下弦的,每个都是那么晶莹剔透。大西北的天空从此成了梦的天空。最壮丽的时刻是在清晨和黄昏,当地平线上的朝阳或夕阳将天空中的气泡长河镀上灿烂的金色时。
空中的气泡相继破裂,还有更多的气泡滚滚而来。在这个往年最干旱的时节,天空飘下了绵绵细雨。小雨掩盖了尘埃,空气清爽宜人,雨洒在脸上凉丝丝的很舒服。圆圆慢慢行走在她熟悉的街道上。那些街道,爸爸曾拉着她的小手无数次地走过,曾洒落过她吹出的无数个肥皂泡。圆圆轻轻地推开家门,看到灯下已经退休的头发苍白的父亲,仰在躺椅上,他手里拿着圆圆孩提时装肥皂液的小瓶儿,还有那个小小的塑料吹环,正吹出一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 (有删改)
注:①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作家,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2011年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最佳科幻作家奖,2015年2月获得美国“星云奖”提名。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阅读本文,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 →圆圆打破了肥皂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② ,父亲受启发想到解决缺水的办法→空中调水成功,丝路市迎来降水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题目一: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题目二: 文中塑造的圆圆和她的市长父亲的形象都特点鲜明,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如果你与同学们就这篇小说进行交流,针对文中“看似没有价值的发明,却成就了一项空中调水的宏大工程”的情节,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本文第三部分,父亲的话中,想象了怎样一幅图景?第四部分,空中调水系统启动后,气泡长河是怎样形成的?请任选一处,结合文中相关文字和地图,展开想象,进行补写。(不超过150字)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乱七八糟。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选自2009年第6期《小小说月刊》作者:杨聪有删改)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下列句子任选一句,请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2)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文中划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采菊易杨下
①速生易杨林的叶子被秋风吹得稀疏,老秦家的胎菊就要收获了。射阳人爱把制茶用的菊花种在易杨树下。夏天,易杨的浓荫可以挡日头,防止一望无际白晃晃的太阳把菊花苗烤焦。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②采摘胎菊要赶时辰,等花苞全炸开来,菊花的花粉散逸到空气中,就只能制作白菊茶了,保健作 用和浓香味大减。因此,上好的胎菊要趁花苞完全长鼓,第一枚花瓣刚刚翘起,就像婴儿团拢的小拳头忽然张开了他的小拇指,就可以采摘了。
③老秦两口子都是早上五点即起,开始趟着露水采摘胎菊。七点钟,直起腰来准备吃早饭时,裤腿上的露水印子已爬到离膝盖只有十厘米的地方。胎菊的花粉,把裤脚都染香染黄了。老秦走到哪儿,都有蜜蜂嘤嘤嗡嗡跟着。
④早一次晚一次的采摘,要持续差不多一个月,这对年过六旬的老秦夫妇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此刻,他们比平时更盼着儿女们周末开车回来帮忙,好让他们的老腰歇一歇。老秦的孙子9岁,外孙女7岁,易杨树下的胎菊丛,是他们玩耍的乐园。不仅如此,这两年,每到收获季, 儿女们还把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带来了,城里客人大多带着小孩子,由着他们在易杨林里撒个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老秦觉得易杨树林里添了许多生气。
⑤易杨林里不但可收一袋袋的胎菊 花,还可收获一窝窝的白蘑菇。老秦亲自上灶,用自家榨的菜籽油煎蘑菇片给大家吃。厚切的蘑菇片上鼓出金黄的小油泡,香气散出老远,往往还没上桌,就被小孩子们抢吃一空。老秦的儿子抢到了一片,说这蘑菇还是这样白煎了好吃。射阳离海近,土壤有盐分,加上易杨树下每年堆积了那么多腐叶,出产的蘑菇肥腴鲜香,韧性十足,倒有几分像松茸的味道。
⑥吃了老秦家的土灶饭,第二天一早,城里来客也不管皮鞋是否被露水浸得塌软,风快麻利地干了一气,把该收的胎菊都收了,把该收的苹果也收了。老秦家还种着二三十棵苹果树,基本不用联系销售,都是儿女们的同事和朋友买走了。春天就订了货,秋天自己来采摘。苹果的颜色浓郁如油画,一半被秋阳烤成了橙红色,另一半还是青黄的 ,个头儿都不大。果树下埋过有机肥,又基本不打药,苹果 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能吃。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⑦所有的小孩子都乐不思返。成日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大厦里忙碌的大人也终于亲近了自然,露出开心的笑颜。平常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小摩擦、不痛快,在此时也都烟消云散。等到老秦帮着把成筐的苹果搬上汽车后备箱,老秦妻子把胎菊茶怎么泡、菊花枕怎么用都交待好,汽车喇叭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还在易杨林里呼喊玩耍。那时刻,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这种辉煌持续了约一分钟,空气里弥散着胎菊的干爽药香,城里客都看呆了。
⑧有一次城里客返程路上,儿子发来短信:“爸,同事说小伢子们到你这儿来了以后很神奇,肯干活,还不要冰激凌肯德基之类的奖赏。”老秦笑笑,自言自语道:“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明前茶/文,选自《扬子晚报》)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两句诗有关,其作用是什么 ?
文中写采蘑菇、收苹果这样的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妙处。
(1)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被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第五大洋
①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认为,地球表面曾经有一个统一的大陆,名为联合古陆,从2亿年前的侏罗纪开始逐渐分成若干块体,然后各自漂移,才形成了如今的海陆格局。1968年,法国学者勒皮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包括美洲板块,随后,学者们又划分出若干中板块和小板块。非洲板块在1.65亿年前开始与南美板块分离,它的范围包括大西洋中脊南段以东,印度洋中脊以西,北至地中海,南抵南极板块。至今,这块巨大的板块仍在继续漂移,向北推挤,朝着欧亚板块俯冲。
②东非大裂谷是一条纵贯非洲南北的断层陷落带,总长度达到6500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六分之一。它的总面积大得惊人,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非洲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海拔很高,在2000多米以上,主要为东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却是平坦的平原,两侧的陡崖壁高达几百米至2000米,犹如刀削斧劈一般。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宽度达几十公里的东非大裂谷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球大陆上,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岩石圈板块彼此分离、断烈形成了许多裂谷带,总长度约1万公里,东非裂谷带只不过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条。由于地壳运动,东非地壳在3000万年前抬升形成高原,但抬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地壳中的脆弱部分发生张裂,从而断陷而成为裂谷带。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断进行着。
③研究发现,东非裂谷带具有明显的地质异常:第一,这里是火山多发区;第二,这里是地热异常带,目前已经在东非裂谷带沿线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家都发现了热储温度高达200℃以上的地热田;第三,这里正在进行着现代成矿作用,红海海底深约2000米的凹地中存在着温度为34-57℃、盐度高达24‰的海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钻、锰、铜、铜、锌、金、银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为正常海水中含量的1000~50000倍。种种迹象表明,东非裂谷带正处于剧烈活动期。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为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东非大烈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而且,肯尼亚的测量机构在东非大烈谷地区进行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mm的速度下沉。
④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沙漠发生一次火山喷发,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面上出现了无数裂缝,其中最大的一条有60公里长、8米宽。如此快速的地壳张裂速度,让人们惊讶不已。2006年11月2日,来自英、美、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观测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这将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第五大洋!
⑤这个第五大洋的形成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目前的阶段,只是一条裂谷带,中间很多火山、湖泊等;第二阶段,扩张成新的洋盆,也就是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目前的红海就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成熟的大洋,就像现在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大西洋仍在继续扩张。虽然,我们在有生之年肯定无缘看到新的大洋诞生,这也不是几千年或几万年能够形成的,但是,地壳运动的力量却是无法阻挡的,海陆变迁将有始无终。世界会出现第五大洋最靠谱的根据是()
A.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关于海陆变迁的理论。 |
B.不断进行着的地壳的拉张作用使东非地壳中的脆弱部分发生张裂。 |
C.东非裂谷带继续漂移,向北推挤,处于剧烈活动期。 |
D.处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板块在1.65亿年前开始与南美板块分离。 |
下列诗句与上文内容最接近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寻常事 | B.嵯峨绝壁两厢排 |
C.削壁对峙立双峰 | D.碧海如镜天无云 |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宽度达几十公里的东非大裂谷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地壳运动的结果。”中加横线的“根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兵
莫言
①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②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③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④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⑤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⑥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⑦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⑧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⑨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⑩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⑫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⑬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⑭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⑮“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 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⑯“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⑰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⑱“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⑲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⑳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㉑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㉒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㉓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分析以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2)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阅读文章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传统出版业”信息相较于“网络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为论证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分别举了孩子读四大名著和小儿诵《春晓》的事例,是否重复?请简要分析。
文章第⑦段中,将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说成是“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这样的论述有何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