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 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C.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
小明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设置了4组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室温放置30分钟,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下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
A.蓝色越深,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 B.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比90℃高 |
C.温度越高,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 D.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 |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人体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K+ |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
C.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K+ |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
B.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
C.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
下列有关溶酶体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能够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 |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
C.溶酶体执行功能时可能伴随其膜组成成分的更新 |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