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O2与水反应完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且有少量的Na2O2剩余,而氧化石蕊使其褪色 |
B |
将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浑浊 |
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
C |
Na2S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后出现浑浊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SO32-+3H2O === 3S↓+6OH- |
D |
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出现白色浑浊 |
白色浑浊为析出的氯化钠晶体 |
向三份同浓度的25mL盐酸中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NaHCO3、KHCO3的混合物,测得产生气体的体积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气体溶解)
编号 |
1 |
2 |
3 |
m(混合物)/g |
4.6 |
7.2 |
7.9 |
V(CO2)(标准状况)/L |
1.12 |
1.68 |
1.68 |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1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B.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约为45.7%
C.根据第2、3组数据可以分析出第2组中的混合物完全反应
D.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 |
B.25℃时,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水的电离平衡:H2O![]() |
C.取c(H+)="0.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 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中:c(Na+)<c(NO3-) |
已知X、Y是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中,X显负价,Y显正价 |
B.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强于Y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nY小于HmX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Y<Z<W<X |
B.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
C.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X>W>Z |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2NA |
B.24g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
C.32g O2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NA |
D.1L 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