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
A.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
(2)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_______mm。
②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及小车中砝码的质量之和为,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
、
,则小车通过A、B过程中的加速度a=_______(用字母
、
、D.s表示)。
③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①的操作。
(3)若在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利用上面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保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即质量m改变(取绳子拉力近似为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测得多组m、
、
的数据,并得到m与
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已知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PQ的斜率为k,A、B两点的距离为s,挡光片的宽度为d,求解
=_______(用字母b、D.s、k、g表示)。
小明听物理老师讲过“干电池内部其实是有电阻的,分析电路时可以把干电池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在老师指导下,小明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节干电池内部的电阻。
(1)按照图乙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端;
(2)根据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绘出U—I图象如图丙所示,当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时电压表示数U=_______V;
(3)根据实验数据求得这节干电池内部电阻r=_______Ω。
下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乙图中,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____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由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_________ 关(选填“有”或“无”)。
(3)如果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可以以下所示的_____________两个物体,将它们浸没在____________液体中,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A.50g铁块 | B.50g铜块 | C.10cm3铁块 | D.10cm3铜块 E.15 cm3铜块 |
(4)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象丙,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 态.
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立、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