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编号)。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 ATP的场所是_______(填编号)。
(3)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细胞提供含14C的CO2,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下图所示。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
(2)DNA分析表明,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什么?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

下图为五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原理是____。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
(2)B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F1的基因型为Aa,则B、C形成的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
(5)G~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和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________。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_______,花药壁植株__________。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人的血红蛋白(HbA)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两条α链各含141个氨基酸,两条β链各含146个氨基酸。β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当β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替代,产生异常血红蛋白(HbZ),引起另外一种贫血症。
(1)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键数目共有________个。
(2)控制合成α链的信使RNA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核苷酸(包括终止密码子)。
(3)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4)在决定β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5)诱发生物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有很多,请你任意举出两种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判断该生物是动物的理由: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 期,如果甲代表示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3)图中有 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在下一分裂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
(4)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
(5)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