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到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万大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1927年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对象?
(2)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叶挺独立团攻占了哪两座桥梁?在主战场上打败了哪一个军阀的主力部队?
(3)北伐战争取得了哪些重要战果?
(4)1927年,哪两个国民党右派分子发动了政变?他们所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跟哪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请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2分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试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课文,补充完成下表
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
政治 |
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三公;() |
经济 |
统一货币;() |
思想文化 |
统一文字;() |
军事 |
北击匈奴,();兴修灵渠,拓展南疆 |
(2)根据上述表中的内容,试用最简练的语言评价秦始皇。
(3)有人说秦始皇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请你用一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4)秦始皇与汉武帝比较,你认为哪个更了不起,为什么?(4分,只答对两点即可,允许有不同见解)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国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的奏本,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材料二: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材料三:……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材料四: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去的。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记载是否符合史实,请加以说明。
(2)目前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哪个朝代?
(3)我国历史上最符合“化腐朽为神奇”一词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哪项?为什么说它“化腐朽为神奇”?
(4)我国的造纸术有何世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就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
(3)从材料三之中,可以看出改革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共14分)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1)请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填在横线上)
①②③④⑤
(2)材料: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根据材料提示填写空格。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分期 |
相关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3)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如何认识这个口号?你认为在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