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理藩院 | D.行中书省 |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 B.扩大“三公”的权力 |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实现权力制衡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
|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
|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 | B.地域 | C.信仰 | D.血缘 |
最近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国领导人经常在谈论中国,据此回答23—25题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
|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 |
世界大国的领袖重视中国,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世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一事实,这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终于获得了世界领导权 | B.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
| C.美国全球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调整 | D.大国的协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 |
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实际上是平等的,因此只有创新才能握住机遇,据此回答20—22题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英国曾是世界性的大帝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英国创立的制度()
| A.创立君主立宪政体 | B.开创自由贸易制度 |
| C.建立现代工厂制度 |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国家了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
|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
|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