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署是唐朝在长安和洛阳设立的管理市场的机构,主要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器物,有责任辨别商品的真伪和轻重,市署的主要官员为“令”。对上述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发达 | 
| B.唐朝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 C.唐代市场管理借鉴了汉代的一些做法 | 
| D.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 
|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 
|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 
|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说明两者( )
| A.性质上完全相反 | 
|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 
| 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 
| D.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 
| B.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 | 
| C.增强企业活力 |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