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说:“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毋庸讳言者也。”这表明陈独秀
A.对资本主义深刻揭露,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立场 |
C.其思想已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
D.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所怀疑 |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的主张是
A.“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
B.“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常经也。”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
D.“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姻缘”,“要去帝制,必除孔教!” |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奇器图说》是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翻译、编写而成的。以下情况有可能出现的是
①该书吸收了伽利略研究成果
②该书介绍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③后来的中国学者对该书不予重视乃至贬斥
④该书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现象
A.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