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 摘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世纪以前,英国人口和经济增长率均低于西欧平均水平,然而17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是史学界长盛不衰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先那种在权力和资源基础上的封建割据被一个更集中的体系所代替,在1485年的内战中崛起的亨利七世,没收了许多封建贵族的地产。他还剥夺了贵族蓄养武装家奴的权力,从那以后,贵族在乡下的住宅不再构筑防御工事。他的儿子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创立了一个奉行温和新教的国家教会制度,废除了僧侣等级制度,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占英格兰四分之一的土地)。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挥霍掉了主教的财产,这些资产通过王室的出售和赠送落入到商人和绅士阶层手中。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英国颁布《航海条令》,法国也颁布了相似法令,禁止荷兰与英法的殖民地进行贸易,贸易保护政策,损害了荷兰的利益,使荷兰经济丧失了活力。海外商业利益的减少和国内产业的低迷,迫使荷兰商业资本家将储蓄投资到英国,荷兰的商业资本推动了英国的产业发展。
为了商业利益,英荷爆发了战争,发达的产业为英军注入强大的动力。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货币政策实现了现代化,稳健的公共财政体系,为英国提供了充裕的军费。而与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相比,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给英国造成了损失微不足道。
材料三 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法国的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低于英国呢?事实是,工业革命的确也产生于其他原因,某些(最为重要)是经济方面,其他是社会方面的。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英国的农业变化造成的,圈地运动和农业科学的应用改变了一切,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前提。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超越荷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4分)
(3)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6分)
(4)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四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视角各是什么?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你对威尔斯的观点有何评论?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