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他认为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A.出现成熟文字 | B.掌握干支计日方法 |
C.出现独立的商人 | 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农民起义。下列对李贽思想评价最准确的是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B.主张男女平等 |
C.肯定农民的反抗精神 | D.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方面的反映 |
有学者在研究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 | 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 | D.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