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可说明
① 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②清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清代福建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
④ 制茶叶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A.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化 |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C.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
D.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或体现的是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清明上河图》 |
C.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 D.市坊界限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