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手工业合作化 | B.农业合作化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教育现代化 |
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激烈竞争 |
| C.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
| D.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在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大量企业破产,致使大批工人失业,职业介绍所前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尽头。为此,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充军队,发动对外战争 | B.国家出资兴办工程,扩大就业 |
| C.缩减工业,发展农业,减少失业 | D.将第三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紧张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 A.各国加强对人民的掠夺 | B.德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 |
| C.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 D.列强不断掠夺殖民地财富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等)先后进行改革,其共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 B.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 D.对付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的历史教训是
| A.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 C.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 D.发展重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