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在两只相同的杯子里,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不同的液体,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并画出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实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 和 有关.
(2)热量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本实验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转化为通过比较 来实现,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3)以下描述中同样采用“转换法”的是 .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是否有关系;
D.通过观察木桩被重物打入沙子的深度,可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⑴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⑵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⑶水在沸腾过程中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⑷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
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⑴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⑵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
A.2cm | B.7cm | C.9cm | D.10crn |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小明同学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后方,但具体在什么位置不能确定。经过思考,小明设计出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玻璃板既能 光线,又能______光线的特点。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此操作过程需注意的 。如果紧靠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蜡烛A的像A′和蜡烛B中,通过玻璃板仅能看见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科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⑴请在图中分别做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⑵为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⑶研究完光的折射规律后,该实验小组某同学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