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方法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OP为标杆,A、E、B、F四点分别为两次日出、日落的杆影方位。OC、OD分别为先后观测的两天同一时刻的杆影,观测日期相隔一个月。在测到OC、OD时, 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OC、OD当天所属月份分别是:
A.6月、7月 B.12月、1月
C.4月、5月 D.11月、12月
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A.高原地形, 草原辽阔 | B.树木常绿,物种丰富 |
C.季风气侯, 冬寒夏热 | D.河流水丰, 四季无冰 |
晨昏线上
A.时刻相同 | B.日期相同 | C.昼夜长短相同 | D.太阳高度相同 |
读图中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A.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 B.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a段上 |
C.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
读“恒星日、太阳日示意图”,其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 B.b C.a+b D.a-b
把国家或地区与描述对应上号(填字母)。
日本 |
中东 |
泰国 |
俄罗斯 |
孟加拉国 |
A、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
B、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C、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D、经济发达的岛国
E、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常常河水泛滥。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