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
|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 B.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
|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
| D.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此话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 C.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D.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B.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D.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B.一切从实际出发 |
|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矛盾具有普遍性 |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
| 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 B.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
|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 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