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灯。这盏灯稳定的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过去,一个新电灯时代来临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 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杂志称这一现象“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
——高中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正在发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标志性成果及其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谁在“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新时代”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世界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材料一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至少答出三点)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4)上述材料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改良蒸汽机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工业面貌。此后,凡是有煤炭的地方,就能新建工厂,工厂还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带,以便招募工人和销售产品。1841年,英国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占20%,从事工业的占43%。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2%,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进入19世纪后,蒸汽机成为火车、轮船上的动力机器,促成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2)根据材料二指出,蒸汽机的应用促成了英国工业的哪些新变化?(2分,回答2点即可)
材料三: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3)材料三所描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4)材料四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5)根据以上材料,从两次工业革命中选择一项科技发明,谈谈它对我们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1)材料一中“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使双方“纽带绷紧”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绝不可折断”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焦点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2)材料三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3)请写出材料四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举措是什么?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阅读材料: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总序
回答问题:
(1)材料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2)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2-分)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自由的理想反对专制政治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得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能够为其自身及其后代捍卫这一理想。
材料二一些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横穿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与阿富汗,到达印度边境,是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这一使命急欲把希腊文化带给可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亚洲人……他不仅照例用希腊人取代波斯总督,而且还输入希腊移民,让他们在新建的城市里定居,以便使被征服民族臣服于他。
(1)材料一评述的是古代哪场战争?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评述的是古代哪场战争?材料中所述“输入希腊移民”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有一位征服者把自己比做“太阳神”,一天,他遇到一位被征服的哲人,问哲人是否需要恩惠,哲人回答说:“需要到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为什么这位哲人会说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