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 | B.多糖和蛋白质 |
C.胆固醇和多糖 | D.胆固醇和蛋白质 |
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
D.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
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
C.乡村的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
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绝大多数的人工林,远看一片绿,近看一片黄(地表植被极少)。有些专家指出:大面积的人工林,树多了但森林生态功能却衰退了,是表面绿化,是“绿色沙漠”。下列对“绿色沙漠”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结构单一,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 |
B.该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林强 |
C.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易遭病虫害 |
D.单一树种因树龄、高矮接近,生长密集,导致地表植被缺乏,易发生水土流失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如下图的数据。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
B.3、4月份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乙的数量减少 |
C.甲、乙两种群的变化周期是12个月 |
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将不断增加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稳定性 |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
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