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古代占星家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如“斗牛”二宿先是代表“吴越”,后对应代表“扬州”。若“簊尾”二宿先是代表“燕”,那么后来对应代表的州最有可能是(    )

A.冀州 B.徐州 C.豫州 D.幽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1655年法国社会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主义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