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
B.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
D.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号,等待末日到来。在哈瓦拉,天空中的每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 B.朝鲜战争 | C.古巴导弹危机 | D.北约华约对峙 |
下图为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这表明
A.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 |
D.中国积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围绕这段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 B.美国试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 |
C.美国的意图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破产 | D.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 D.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
下图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协会、海基会是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 |
B.海协会、海基会是海峡两岸的官方组织 |
C.两会会谈的最大成果是达成“九二共识” |
D.两会会谈涉及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