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罗马商人在公元前5世纪来到雅典,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A.看到雅典公民领取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
| B.他的雅典朋友20岁的帕罗通过选举成为陪审法庭法官 |
| C.看到一些人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参加公民集会 |
| D.与雅典朋友帕罗讨论他带来的《十二铜表法》 |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A.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
| C.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
|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
|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
|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 A.《诗经》 | B.《离骚》 |
| C.《窦娥冤》 | D.《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