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15”晚会现场出示的检测报告显示,部分涂改液里面甲苯和二甲苯超标34倍,不但会刺激眼睛、呼吸道,如大量吸入,还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致癌。下列同学的观点,你认可的是( )
①小李:放心的消费环境,要靠政府部门监管,与消费者无关
②小王:数额较小的消费,维权成本太高,还是自认倒霉吧
③小赵:企业要加大投入,研发无毒无害的涂改液替代品
④小孙:珍爱生命,从拒绝不合格学习用品做起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对每一人同学来说,作为学生就必须努力学习,作为子女就必须孝敬父母,作为公民就必须遵守法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②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
③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
④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上题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必须
①认清自己的责任
②做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
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④树立社会公平意识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④ | D.①②③ |
汪国真在《责任》这首诗里写道:责任仿佛是一扇门/放弃责任/仿佛开门揖盗/遗失的不只是物品/更有良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否履行责任关系到一个人的物品是否安全 |
B.不履行责任是违背道德的基本要求的 |
C.一个人不履行责任对自己是没有好处 |
D.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
每个人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
①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②维护公共安全
③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④维护交通秩序
A.①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曾子是是孔子的学生,很有学问。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买东西,他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母亲不让去,儿子就在后面哭个不停。母亲哄着他说:“好孩子,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不哭了。这话也被曾子听见了。等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真的把猪杀掉给孩子炖着吃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子题。你认为曾子的做法是
A.对孩子的溺爱 |
B.应该事后与孩子进行交流,取得孩子的理解 |
C.小题大做 |
D.是“丈夫一言,千金不易” |
曾子的做法对孩子起到的影响是
A.使孩子更加娇惯 | B.积极的影响 |
C.起不到任何作用 | D.养成好吃懒做的毛病 |
这则故事也说明
A.千万不要答应别人做任何事 |
B.履行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
C.向别人承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
D.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
这则故事表明责任
A.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 |
B.产生于社会道德的约束之中 |
C.产生于人们的相互承诺之中 |
D.产生于公平意识之中 |
小强平时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一次,他的同班同学小李受到外班的同学欺负,他马上领着几个人找到那位同学“理论”,并把那位同学痛打一顿,为小王“报了仇”。老师为此批评他,他却说:“我是帮助同学,维护正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强的言行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认识到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
A.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B.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
C.以不正当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 |
D.侮辱他人人格 |
小强应当认识到正义最起码的要求是
①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
②不伤害他人
③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④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A.① | B.①② | C.②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