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  )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图是某大洋的洋流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
①北半球中高纬环流②北半球低纬环流
③南半球中低纬环流④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中M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该地月均温及月降水量,读图回答1~2题。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可能分布于下列哪个地点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的自然植被的特征

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B.叶片呈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C.叶片比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D.叶片小且硬,树皮较厚,能适应干热旱季,树木终年常绿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1~2题。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