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2014年11月13日发布消息,该省今年粮食生产特大丰收,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品质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该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2015年3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对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行业采访发现,在国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东北地区原料玉米价格保持高位,然而淀粉、酒精、饲料等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趋同等原因,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进入升级整合加速期。
材料三 下为东北地区简图。
(1)比较冬季A、B两地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描述图示区域内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分析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4)对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有的专家持反对意见,有的专家则大力支持,请阐述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6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________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8分)
(3)简要说明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的主要作用。(8分)
(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6分)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2014年2月21日至22日华北地区雾霾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静稳天气背景下,弱东南风往往加剧华北平原西部的雾霾污染,分析其原因。(4分)
(2)工业生产是华北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指出减轻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6分)
(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我国管辖海域发生了15次台风风暴潮,较往年明显偏多。“天兔”和“菲特”风暴潮使东南沿海多处发生溃堤、海水倒灌现象,60年来绝无仅有。
(1)比较漳州沿海地区两次风暴潮的强弱,并分析其原因。(6分)
(2)为减轻沿海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4分)
(1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
2013年12月24日,载有52名多国游客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被困南极海域的浮冰区,中国“雪龙号”搁置考察任务紧急救援;2014年春节,106名中国游客突然造访长城站,他们的到来让科学家们左右为难。有关数据显示,南极游客人数在1990年时不足5000人,现增至每年约3.5万人。
(1)指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4分)
(2)说出南极旅游必须规范管理、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6分)
(22分)2014年中国将致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促进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共同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橡胶树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向阳、沃土,越冬低温状况是其生长的限制因素。目前橡胶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平原地区,我国通过育种、选择有利地形等措施,将其种植区界限大幅向北推移。天然橡胶是制造轮胎等产品的重要工业原料。我国已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的第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自给率已不足20%,为此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开展天然橡胶种植与加工合作。图1为东盟与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图,图2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模式示意图。
(1)图1中甲国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分析该国橡胶林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图1乙山地(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种植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而东坡的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地形中。从西坡或东坡选择其一,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我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开展天然橡胶种植与加工合作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6分)
(4)说明构建中国—东盟天然橡胶空间产业链模式对于东盟国家的积极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