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3分)
( ) ( ) ( )
短文先写太阳花的____ ,再写太阳花的____,最后写太阳花___(3 分)
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写一段话描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不少于60字)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谁并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父亲不只是用来做裁缝的
黎继新
①父亲已去世多年,可是,那台缝纫机还在,和缝纫机紧密相关的故事也永远都在。
②那是一个雨季,天似乎被谁砸了个缺口,天上的河水倾倒在山上,洪水从山上暴烈地冲下来。
③那时我5岁,母亲不知有什么事没在家。出乎意料,父亲却在,但父亲要到裁缝铺去领取他的工资,只好带着我上路。
④父亲是裁缝,在另一个镇上的裁缝铺里替人裁剪缝制衣服。每天星星还没散场,父亲已经出门;月亮升起,父亲才回到家里。父亲出场的时段,我总在安稳地睡着。
⑤我和父亲一人披着一件农家自制的蓑衣,戴着斗笠,在暴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虽然我的蓑衣是母亲特意请蓑衣匠为我量身打造的,但那厚重的蓑衣浸了雨水,披挂在我身上,就像一副沉重的铠甲。
⑥父亲大踏步往前走,似乎遗忘了他身后这个小人儿。我背着“铠甲”,喘着粗气,跟在父亲后面,不敢哭闹,甚至不敢开口请求父亲停一停。
⑦父亲于我,是遥远的珠穆朗玛峰,是永远冰雪覆盖又沉默寡言的庞大物体。我那么小,那么弱,永远无法靠近和攀登。
⑧我连滚带爬地跟在父亲身后,过了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5岁的孩子不知道,反正好像有到天边那么远。等跨进裁缝铺的门,我的蓑衣里面肯定藏了无数条小溪,湿淋淋地滴了满地,四处淌开,漫过一台台缝纫机的脚。
⑨一路上没有回过头的父亲,根本不知道我的状况。我想我肯定是狼狈不堪,所以老板娘才怜悯地惊呼:“我的老天啊!”这时,父亲才吃惊地扭头看了我一眼。那个眼神,我从没在父亲眼里看到过,很复杂。
⑩在五六台老式蝴蝶牌缝纫机中间,父亲拿到50块钱,那时的50块钱好像很多。
⑾回去的路上,雨小了很多,父亲很高兴,竟然拉起我的小手。路过商店,他甚至买了根形状像辣椒的棒子糖塞到我的手里。父亲力气很大,他把糖塞到我手里时,我受宠若惊。握着手里的棒子糖,心里宛如有一朵花正悄然绽放,我咬着嘴唇,偷偷地笑了。然后,我勇敢地拉了拉父亲的衣角,说:“爸爸,我累。”
⑿父亲蹲下来看着我,我怯怯地看他,怕得要命。一不留神,父亲就把我提起来,放在了他的肩头。在被父亲放在肩头的过程中,我像随着父亲的手在空中飞了一圈。父亲走路很稳,像一座山一样,我坐在他肩上,稳稳当当。我骄傲得要命。我想等我回去了,一定得把这骄傲告诉我的哥哥姐姐们。
⒀雨小了,山洪变成了小溪。一条鱼从溪水中跃起,我惊叫:“鱼!”
⒁父亲把我放下,跨进溪水里,很快就捉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父亲提着鲫鱼,微笑着在我的脸蛋边晃了晃,我羞涩地笑着躲避。父亲扯了两根茅草,拧了拧,从鱼的腮穿过去,突然捏着一端的茅草叶茎,转向我,一边作势往我的鼻孔里钻,一边虚张声势地说:“把这条大鱼也串起来。”我咯咯笑着逃开。
⒂父亲把茅草两头打了个结,递给了我。我接过鱼时,鱼突然腾地跳了一下,我兴奋地大叫。父亲笑了,干脆脱下了他那件自己做的透过纱眼能看见人的白色大背心,领口和袖口扭在一起打了个结。他提着下摆口,对着从山上淌下来的溪水。整条小溪全奔进了他的衣服里,又挣扎着从纱眼里四散奔逃。我把手伸到水里,摸了摸父亲的背心,背心突然乱抖,有鱼在背心里徒劳地挣扎。我一时觉得,父亲的那件背心简直是神物。
⒃我欢呼着:“爸爸,有鱼!”父亲微笑着看我,眼神里满是鼓励。鱼又乱跳起来,我开始不顾一切地大呼小叫,拼命地咯咯傻笑。父亲也学着我的样子傻笑,跟着我一起大呼小叫。我早忘记了劳累。
⒄我们背着各自的蓑衣,一人提着一串鱼。一路唱着歌回家去。
⒅晚上,我睡得很香。我心中有了个幸福得不能再幸福的秘密。梦中,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全世界。
⒆次日,我起得很早,悄悄拉开父亲的粗麻纱蚊帐——父亲又不在了,我放声大哭。
⒇后来,父亲辞去了裁缝铺的工作,回到村里,买了台缝纫机,替村里人做衣服,收入陡然少了许多。父亲不去裁缝铺,据说是为了我。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畏惧→【】→【】→【】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父亲)突然捏着一端的茅草叶茎,转向我,一边作势往我的鼻孔里钻,一边虚张声势地说:“把这条大鱼也串起来。”请结合文意思考,“我心中有了个幸福得不能再幸福的秘密”一句中, “秘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成功的基石
①苏格拉底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
②千百年来,在人们眼里,命运是神秘莫测,不可把握、无法控制的一种神秘力量,是主宰人们一生的至高无上的主人,而人类则永远是命运的仆人和奴隶。半个世纪以前,一位比利时智者莫里斯•梅特林克先生告诉我们,人们是完全可以成为命运的主人而非奴隶,这种能够把握、主宰和战胜命运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信。因此,我认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③一个人要自信,就要克服自卑,树立自信。1951年,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X射线衍射中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经过研究,她大胆地提出了假设,并以此为题做了一次很出色的演讲。然而,许多人对她的发现提出质疑,怀疑她的照片的真实性和假说的可靠性。在这些压力下,弗兰克林也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提出这样高深的理论问题,或许太不自量力了吧?她动摇了。于是,她公开否认了自己提出的假说,也没有再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1953年,其他科学家却证实了这个假说,不自信的弗兰克林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④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第一个对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提出怀疑、否认,遭到无数人的反对及压迫,但他自始至终都相信自己的“是地球绕太阳旋转而非太阳绕地球旋转”的理论,也没有轻言放弃。最终,其日心说被印证了,哥白尼也成功了。如果他在人们提出怀疑的时候也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⑤自信并不是自负。古代的项羽在巨鹿、彭城两战中有了神话般的战绩,而垓下之败,只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自此不把东吴吕蒙、陆逊放在眼里,才导致丢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由于自负死于吕蒙之手;近代的日军侵华,日本天皇曾扬言1个月内灭亡中国,当他们真正见识到中国人的反抗,他们败局已定。
⑥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障碍,克服胆怯;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诚恳学习、扬长避短;有了自信,人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 阅读第①段,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章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
②其实,在此之前,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美国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首选办法应当是焚烧发电。但它们的焚烧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也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月都对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后就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海洋垃圾有哪些危害?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火 警
龙应台
①在这一栋二十二层高的大楼住了三年,没有认识大楼里一个人。一层两户,共四十四户人家。如果把每一户人家放进一个独门独户篱笆围绕的屋子里去,四十四户是个颇具规模的村子了。人们每天进出村庄,路过彼此的桑麻柴门一定少不了驻足的寒暄和关切。把四十四户人家像四十四个货柜箱一样一层一层堆叠成大楼,每一个货柜门都是关闭的,就形成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现代。作息时间不同,连在电梯里遇见的机会都不很大。我始终有“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②我的对门,一开门就会看见。可是三年了,不曾在门前撞见过人。我只认得他的门,门前一尊秦俑,庄严地立在一张刷鞋的地毡上,守着一个放雨伞的大陶罐。椰汁炖肉的香气从厨房那扇门弥漫出来,在楼梯间回荡,像一种秘密的泄漏,泄漏这儿其实有生活。听说,对门住的是个美国来的哲学教授。
③我的楼上,想必住着一个胖子,因为他的脚步很重,从屋子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我感觉到他的体重。胖子显然养了一条狗,狗在运动,从房间这一头跑到那一头,带爪的蹄子“刷刷”抓着地板的声音像传真一样清晰;蹄声轻俏,想必是体型较小的狗——“可是,”安德烈说,“会不会是一只体型较大的老鼠呢?”
④胖子还养了一个孩子,孩子在屋里拍球,球碰地的声音,有一下没一下的,一会儿它彭彭彭滚往角落,小脚扑扑扑追过去。有一天,声音全换了,我知道,原来的人家搬走了,新居民进来了。啊,我连搬家卡车都没见到,也没听见大军撤离的声音。
⑤唯一常见的,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身材修长,总是穿着合身的丝质连衣裙,有点年轻女孩的感觉。我发现她不会讲广东话,开口竟然是我所熟悉的闽南语。于是进出大门时,我们会以闽南语招呼彼此。八十八岁的她,孤单地在庭前散步,脚步怯怯地,好像怕惊扰了别人。她从这一头的相思树走到那一头的柚子树,然后折回来,走到相思树,又回头走往柚子树。上午九点我匆匆出门,看见她在相思树下,黄昏时从大学回来,看见她在柚子树下。她的眼睛,有点忧郁,有点寂寞,可是带着淡淡的矜持;黄昏迟迟的阳光照着她灰白的头发。
⑥庭院里,每周四会停着一辆卡车,一停就是整个下午。车后的门打开,一节小小的梯子让你爬进车肚,车肚里头是个小杂货蔬果店皮蛋、洋葱、香蕉、蔬菜、泡面……老头穿着短裤汗衫,坐在一张矮凳上看报。蔬菜的种类还不少,鸡蛋也是新鲜的。他本来是薄扶林种地的,卡车里卖的还是他自己的地上长出来的蔬菜。
⑦有一天,火警铃声大作。是测试吧?我们继续读书,可是铃声坚持不停,震耳欲聋。安德烈从书房出来,我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决定按规定逃生。放下手中书本,抓起手机,我们沿着楼梯往下走。楼梯间脚步声杂沓,到了庭院里,已经有十来个人聚集,往上张望,想看出哪儿冒黑烟。消防车在五分钟内已经到达,消防人员全副武装进入大楼。
⑧第一次,我看见了这栋大楼的居民。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彼此比较:火警时,你带了什么东西夺门而出?有人把正在看的报纸拿在手上,有人抓了钱包,有人说:“下次一定要把手提电脑抱着走,里面多少东西啊。”另一个就说:“可是,如果不是真的火灾,你抱着电脑下来,多好笑啊。”一个金头发的女人,扬扬手里的塑胶袋,说:“这个袋子,我永远放在门边,里头有护照、出生证明、结婚证书、博士证书,还有一百美金。”众人正为她的智慧惊叹不已,消防人员走了出来,说,“没事没事,误触警铃啦。”
(摘编自龙应台《目送》)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椰汁炖肉的香气从厨房那扇门弥漫出来,在楼梯间回荡,像一种秘密的泄漏。”(品析加点词)
(2)“她从这一头的相思树走到那一头的柚子树,然后折回来,走到相思树,又回头走往柚子树。上午九点我匆匆出门,看见她在相思树下,黄昏时从大学回来,看见她在柚子树下。”这里几次写老太太从“相思树”走到“柚子树”,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的标题是“火警”,可是真正写火警只有最后两段,那么前面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描写“我的对门”“我的楼上”“老太太”?
“消防人员走了出来,说,‘没事没事,误触警铃啦。’”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下面是有些学者对作者龙应台散文的评价:直接有力的笔中也有温情流露的时候。请结合文章第③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温情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