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
| A.中共一大制订的第一个党纲 |
| B.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
| C.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
|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
|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 B.出版《资本论》 |
|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 A.1924~1927年 | B.1937~1945年 |
| C.1945~1949年 | D.1949~195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