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学家葛兆光在《宅慈中国》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唐人有“海纳百川”的“天下共主”的气风,把自己家门大开着,任外族人把中国书籍随意抄回去,并不觉得这就泄露了国家机密。及至宋代,汉族对强大外敌普遍的焦虑和紧张,使这种文化馈赠就有了限制,朝廷不允许中国书籍随意流出,尤其贩卖“禁书、阴阳、历算、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给“外人”是要判刑的。对于中国思想史上这一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宋代文化风气相比唐代变得内向
B.宋朝人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C.宋代的边疆危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D.宋朝的文化政策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指下列哪一地区( )

A.广东、福建沿海 B.海南省
C.上海浦东 D.广西北部湾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说凤阳,道凤阳,风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1979年的凤阳花鼓唱词主要反映()

A.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
D.人民公社体制完全废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