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1920年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1921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1937年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1939年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1945年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7年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1957年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②“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③“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根据下面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受。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思想怎样的特点? (2分)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3分)
(4)儒家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
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结合材料3,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
——《历史必修Ⅰ》
请完成:
(1)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2)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其呼土克图之相袭,乃以僧家无子,授之徒,与子何异,故必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俾为呼必勒罕。幼而皆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孰意近世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予意以为大不然。……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土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去岁廓尔喀之听沙玛尔巴之语,劫掠藏地,已其明验。虽兴兵进剿,彼即畏罪请降,藏地以安,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兹之降廓尔喀,定呼必勒罕,适逢时会,不动声色以成之。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益在兹矣。
——乾隆亲书《御制喇嘛说》石碑文
材料二 1995年,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3名男童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候选对象的请示》的批准书:
国务院同意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按历史定制,适时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由国务院派员主持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真身一名,再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以昭大信。此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金瓶掣签制度确立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在西藏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