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有S元素 |
B.①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称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肽键(—CO—NH—)的一类物质是 ( )
A.脂肪.载体和生长激素 | B.胰岛素.载体和抗体 |
C.胆固醇.载体和酶 | D.甲状腺激素和雌性激素 |
下表为黄豆和玉米干种子中4类重要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含量表(单位:g/100g)。
有机物种子 |
甲(CHON) |
乙(CHO) |
丙(CHO) |
丁(CHONP) |
黄豆 |
35.1 |
8.6 |
18.6 |
0.82 |
玉米 |
8.1 |
69.6 |
3.3 |
0.32 |
分析表中信息可推知,种子细胞中( )
A.丁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B.丙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丁的合成需要甲的参与 D.甲.乙.丁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用含15N、35S、 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 |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
C.少数含15N、35S和32P | D.全部不含35S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C.RNA是遗传物质 | D.DNA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