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 A.④⑤ | B.②⑤ | C.①④ | D.①⑤ |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
| B. | 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
| C. | 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
| D. | 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 |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
| B. | 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
| C. |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
| D. | 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
| B. |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
| C. |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
| D. |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 B. |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C. |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
| D. |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
| B. |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
| C. | 植株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 D. | 放射性 60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