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施肥情况 |
尿素 |
磷酸二氢钾 |
磷酸二氢铵 |
硫酸铵 |
不施肥 |
小麦收获量(kg) |
55.56 |
65.26 |
56.88 |
55.44 |
55.11 |
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K B.N
C.P D.S
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苗,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
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溶液一样属碱性染料,能对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 |
D.实验表明:与其他处理组相比,用0.2%的秋水仙素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导成功率最高 |
下列关于基因或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等动物细胞中,基因总是成对存在的 |
B.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也常进行DNA的复制 |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D.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的DNA都相同,mRNA均不同 |
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相符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法,也使用了显微观察法 |
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既使用了模型建构法,也使用了概念图法 |
C.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也使用了归纳总结法 |
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也使用了系统分析法 |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因为环境因素的突然变化所导致的细胞死亡 |
B.细胞死亡也可以称为细胞凋亡 |
C.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 |
D.细胞凋亡对机体可能造成伤害 |
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