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4月3日舒城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 4月21日,老人伤愈出院时,善良的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捐款千元,此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群芳之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非“木槿”莫属。在《诗经》熏染的古风中,木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舜”,意思是其花朝开暮落,只在“瞬息”之间。古诗中既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感伤,也有“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的乐观。
上面的文字中,“木槿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传承这种文化。面对圣诞节和情人节,面对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学子们的态度却呈现出强烈的反差:重“洋”节而轻“土”节。
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绵阳中学2012级高二(上)入学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 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 700 字。

读下面一段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行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香港货柜司机出身46岁的志愿者黄福荣先生到玉树孤儿园做志愿服务才4天。地震的时候他先跑到安全地带了,看到还有老师孩子没有出来,就奋不顾身冲进去。这一去再没有出来。他做志愿服务多年,从来不愿意宣扬:“做事就行了,有什么可说的。”不仅自己极为低调,也不愿意别人多说他做的事。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死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